|
|
故事
1. 蘇秦得志 戰國。蘇秦。洛陽人。師鬼谷子。 游說秦王。書十二上其說。不行。 裘敝金盡。憔悴而歸。至家妻不下(織)機。(不理睬其夫) 嫂不為炊。(不煮飯給其叔) 秦慚怒。得太公陰符。發憤苦讀。 困怠時用錐刺股。痛而再讀。 後以合從(合縱)之說。聯六國抗秦。 說趙竟佩六國相印。 2. 商君不聽趙良言(商君即商鞅) 此刻商君之權勢已為全國之首,孝公多少亦要顧及商君,而商君之法刻薄寡恩,宗室貴族多怨。趙良見商君, 商君欲收之為客,趙良婉拒,言若商君「不非武王 (指先王聖賢),則僕清終日正言而無誅。」商君應之:「夫子果肯 終日正言,鞅之葯也。鞅將事子,子又何辭焉。」於是趙良比之於秦繆公書世之賢臣,五羖大夫 百里傒。說百里傒雖 為楚之鄙人,然繆公舉之於牛口之下,授之以國政;商君則因寵人景監以見孝公,非以名得其位。百里傒相秦施德諸 侯,人戎來服,功名藏於府 庫,德行施於後世;商君則不以百姓為事,殘傷民以駿刑,積怨畜禍,大舉出軍,外怒內 怨,非所以為壽。於是,趙良勸說商君曰:「君之危若朝露,尚欲延年益壽 乎?則何不歸十五都,灌園於鄙,勸秦王 顯岩穴之少,養老存孤、敬父兄、序有功、尊有德,可以少安。君尚將貪商、於之富,寵秦國之教,畜百姓之怨,秦 王一旦 捐賓客而不立朝,秦國之所以收君者,豈其微哉。亡可翹足而待。」商君不從。 五個月後,孝公卒,登基二十四年。惠文王太子駟即位。秦國怨商君者多,太子虔等告商君欲反秦,發吏捕之。 商君逃亡,至關下,欲借宿,舍人 不知其為商 君,曰:「商君之法,收留客人而無驗其身,坐牢。」商君謂然而嘆: 「嗟夫!為法之蔽一至此哉!」於是去魏。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帥,言必歸商君於秦.。 商君被逼復入秦,往商邑, 發邑師以擊鄭國。結果寡不敵眾,死於澠池。 後秦惠王車裂商君於彤,曰:「莫如商君反者!」斬草除根,滅商君之家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