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故事
1. 孔明入川 劉備缺地盤。時益州的劉璋。被北方的張魯攻打。 想到劉備與他同姓同宗。就讓劉備入益州同抗張魯。 孔明隨劉備入益州。詳察地勢。西川一帶。 地形險要可攻可守。經孔明多方佈置。 西川就成了劉備發源地。 2. 諸葛公隆中高臥 諸葛亮(西元181年─西元234年),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、軍事家,字孔明,山東琅玡郡(今山東沂南)人,幼年雙親 亡故,17歲隨叔父諸葛玄來到襄 陽,隱居隆中。不久,諸葛玄去世。諸葛亮身居草廬,樂于耕鋤,苦讀經史,學識淵博, 才思敏捷,人稱『臥龍』先生。他博覽群書,關注社會,拜師訪友,廣交名 士,思考治國平天下之大計,經過10年磨礪, 終成大器。東漢建安十二年(西元207年),劉備為實現興漢大業,四處訪求賢士,到隆中『三顧茅廬』,與諸葛 亮共商大計。 受劉備三顧之恩,諸葛亮全面分析了當時的形勢,拿出著名的策劃案《隆中對》,提出了統一全國的戰略決策。隨後,諸葛亮 『收拾琴書離隴畝』, 『大展經綸補天手』,出任蜀漢丞相,輔佐劉備,為『複興漢室』,鞠躬盡瘁,奠定了『三分天下』的基礎。 抱膝亭位于三顧堂前約100米處,登其上可觀隆中全景。諸葛亮出山前,因未發現值得輔佐的明主,一度茫然。晨昏時分, 他常常獨自一人在此 抱膝長吟,後人即于此地建亭。現有的亭子為光緒十八年(1892年)重建。諸葛亮《誡子書》中有句傳誦千古 的名言:『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』 可是,一個人以天下為己任而又報效無門的時候,要真正做到『淡泊、寧靜』 是很難的,諸葛亮也有『抱膝長嘯』的時候。抱膝亭後有座明代建造的大型龜馱碑,碑 正面刻『草廬』兩個大字,背面刻 『臥龍處』,為當年諸葛亮古宅的指示碑。野雲庵位于草廬亭北100米處的半山腰處,四合院建築。據傳,當年諸葛亮常常在此 高臥,飽覽隆中風光。雍正七年(1729年)襄陽郡守尹會一初建,後經重修。 |